| 序号 |
学院 |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入驻时间 |
| 1 |
草业学院 |
杨志民 |
农业部948项目优质草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
2016年 |
| 2 |
园艺学院 |
郭世荣 |
蔬菜设施栽植技术展示与示范 |
2016年 |
| 3 |
园艺学院 |
陶建民 |
葡萄设施栽植技术展示与示范 |
2016年 |
| 4 |
草业学院 |
郭振飞 |
草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
2017年 |
| 5 |
草业学院 |
郭振飞 |
低温应答MtLRPK及其同源基因MfLRPK1负调控耐寒研究 |
2017年 |
| 6 |
草业学院 |
郭振飞 |
盐胁迫下海滨雀稗Na+,K+离子平衡机制研究 |
2017年 |
| 7 |
草业学院 |
孙逍 |
缺镁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机制 |
2017年 |
| 8 |
草业学院 |
覃凤飞 |
不同玉米与紫花苜蓿间作系统下紫花苜蓿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
2017年 |
| 9 |
草业学院 |
肖燕 |
高产优质羊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及调控研究 |
2017年 |
| 10 |
草业学院 |
杨高文 |
生物土壤改良剂的开发与利用 |
2017年 |
| 11 |
草业学院 |
杨志民 |
特异抗逆优质草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
2017年 |
| 12 |
草业学院 |
杨志民 |
耐践踏运动场草坪草新种质快繁技术研究与示范 |
2017年 |
| 13 |
草业学院 |
杨志民 |
抗旱草坪草种质资源筛选和运动场草坪技术集成示范 |
2017年 |
| 14 |
农学院 |
李刚华 |
长江中下游单季中籼杂交稻优质丰产高效品种筛选及配套的机械化栽培技术 |
2017年 |
| 15 |
农学院 |
李艳 |
大豆优异种质资源 |
2017年 |
| 16 |
农学院 |
亓增军 |
百萨偃麦草蓝粒基因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发掘 |
2017年 |
| 17 |
园艺学院 |
陈劲枫 |
蔬菜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 |
2017年 |
| 18 |
园艺学院 |
陈劲枫 |
黄瓜近缘野生种酸黄瓜重要抗病基因的深度发掘 |
2017年 |
| 19 |
园艺学院 |
陈劲枫 |
长三角地区设施蔬菜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2017年 |
| 20 |
园艺学院 |
陈劲枫 |
瓜类蔬菜产业链发展的技术体系与集成应用 |
2017年 |
| 21 |
园艺学院 |
陈劲枫 |
黄瓜单性结实主效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
2017年 |
| 22 |
园艺学院 |
郭世荣 |
设施蔬菜优质、高效、可持续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 |
2017年 |
| 23 |
园艺学院 |
郭世荣 |
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 |
2017年 |
| 24 |
园艺学院 |
郭世荣 |
粮菜(瓜)高效复种技术研究推广 |
2017年 |
| 25 |
园艺学院 |
乔玉山 |
草莓新品种选育与栽培 |
2017年 |
| 26 |
园艺学院 |
乔玉山 |
野生草莓种质资源保存圃 |
2017年 |
| 27 |
园艺学院 |
陶建敏 |
葡萄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 |
2017年 |
| 28 |
园艺学院 |
王长泉 |
多次开花玫瑰的分子育种和种质创新 |
2017年 |
| 29 |
园艺学院 |
徐迎春 |
镉胁迫下乙烯与NO互作调控荷花抗氧化系统机制研究 |
2017年 |
| 30 |
园艺学院 |
徐迎春 |
乙烯与NO互作调控荷花耐镉性的机制研究 |
2017年 |
| 31 |
园艺学院 |
徐迎春 |
海藻糖-6-磷酸合酶基因在弱光诱导的荷花花芽败育中的功能分析 |
2017年 |
| 32 |
园艺学院 |
徐迎春 |
WRKY转录因子在水淹诱导荷花腐败病抗性中的功能分析 |
2017年 |
| 33 |
园艺学院 |
徐迎春 |
荷花感知水淹调控叶柄伸长的分子机制研究 |
2017年 |
| 34 |
园艺学院 |
张绍铃 |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 |
2017年 |
| 35 |
草业学院 |
杨志民 |
牧草、草坪草节水和病害防治实验 |
2018年 |
| 36 |
草业学院 |
肖燕 |
缺镁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机制 |
2018年 |
| 37 |
农学院 |
管荣展 |
长江下游转基因油菜新品种培育 |
2018年 |
| 38 |
农学院 |
何小红 |
大豆耐旱性相关性状组成型和适应型QTL挖掘及其联合分析方法研究 |
2018年 |
| 39 |
农学院 |
洪德林 |
水稻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性状遗传与育种研究 |
2018年 |
| 40 |
农学院 |
李刚华 |
作物生理生态和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 |
2018年 |
| 41 |
农学院 |
李凯 |
大豆材料抗性鉴定 |
2018年 |
| 42 |
农学院 |
李艳 |
南方大豆优质高产广适新品种培育 |
2018年 |
| 43 |
农学院 |
马正强 |
小麦遗传育种研究 |
2018年 |
| 44 |
农学院 |
万建民 |
水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研究 |
2018年 |
| 45 |
农学院 |
王吴彬 |
抗病虫大豆新品种培育及栽培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农业部种质资源保护 |
2018年 |
| 46 |
农学院 |
吴玉峰 |
栽培稻和野生稻基因表达调控位点的全基金组鉴定与比较分析 |
2018年 |
| 47 |
农学院 |
杨守萍 |
长江中下游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识别 |
2018年 |
| 48 |
农学院 |
张红生 |
水稻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和利用 |
2018年 |
| 49 |
农学院 |
赵团结 |
大豆病害研究实验 |
2018年 |
| 50 |
生命科学学院 |
强胜 |
入侵植物与脆弱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后果及调控 |
2018年 |
| 51 |
生命科学学院 |
郑录庆 |
水稻调控重金属及其与养分互作关键因子分析 |
2018年 |
| 52 |
园艺学院 |
陈劲枫 |
黄瓜遗传育种 |
2018年 |
| 53 |
园艺学院 |
王广东 |
蝴蝶兰和红掌等实验材料的种植 |
2018年 |
| 54 |
园艺学院 |
张绍铃 |
杂交种子播种及杂种幼苗的繁育 |
2018年 |
| 55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范晓荣 |
土壤改良剂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 |
2018年 |
| 56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李恋卿 |
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源汇耦合机理与多尺度模型 |
2018年 |
| 57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徐国华 |
材料的初期培育与筛选 |
2018年 |
| 58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宣伟 |
作物根系趋肥性的分子遗传机制 |
2018年 |
| 59 |
农学院 |
华建 |
水稻温敏及抗病基因的挖掘与育种利用 |
2018年 |
| 60 |
农学院 |
马正强 |
国家小麦重大研发计划-产量性状 |
2019年 |
| 61 |
农学院 |
亓增军 |
小麦遗传材料的繁殖与鉴定 |
2019年 |
| 62 |
农学院 |
王秀娥 |
细胞遗传研究 |
2019年 |
| 63 |
农学院 |
王秀娥 |
小麦远缘种质创制 |
2019年 |
| 64 |
农学院 |
王秀娥 |
小麦与野生近缘种染色体工程 |
2019年 |
| 65 |
农学院 |
杨守萍 |
长江中下游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 |
2019年 |
| 66 |
农学院 |
杨守萍 |
磷高效利用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
2019年 |
| 67 |
农学院 |
姚霞 |
基于遥感的农作物生长监测与产量预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稻麦生长与生产力近地面实时监测预测 |
2019年 |
| 68 |
农学院 |
张瑞奇 |
基于抗白粉病基因Pm55为选择标记的弱筋小麦育种体系构建 |
2019年 |
| 69 |
农学院 |
赵团结 |
大豆优异基因鉴定与加代 |
2019年 |
| 70 |
农学院 |
周治国 |
棉铃发育响应花期光照(水分)逆境的生理机制 |
2019年 |
| 71 |
农学院 |
张红生 |
水稻遗传材料育种 |
2019年 |
| 72 |
农学院 |
郭旺珍 |
南农棉花所 |
2019年 |
| 73 |
植物保护学院 |
窦道龙 |
抗大豆疫霉病大豆材料的鉴定与繁育及芥菜资源的繁育 |
2019年 |
| 74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曹卫东 |
国家绿肥产业体系南京白马基地长期定位实验 |
2019年 |
| 75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董彩霞 |
梨产业技术体系 |
2019年 |
| 76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赵方杰 |
基于离子组学和基因组学技术提示水稻重金属积累的分机机理研究 |
2019年 |
| 77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黄新元 |
水稻重金属低积累及富含必需矿质营养元素种质筛选与选育 |
2019年 |
| 78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徐国华 |
氮素高效利用材料筛选 |
2019年 |
| 79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徐阳春 |
番茄青枯病生物防控 |
2019年 |
| 80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徐阳春 |
生物有机肥实验与示范工作 |
2019年 |
| 8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宣伟 |
植物材料繁种 |
2019年 |
| 82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宣伟 |
水稻抗逆材料的选育和繁种 |
2019年 |
| 83 |
园艺学院 |
陈劲枫 |
黄瓜属人工导源四倍体幼叶黄化分子机制研究 |
2019年 |
| 84 |
园艺学院 |
陈劲枫 |
黄瓜/酸瓜渐渗系抗南方根结线虫的分子机制研究 |
2019年 |
| 85 |
园艺学院 |
柳李旺 |
萝卜遗传育种研究 |
2019年 |
| 86 |
生命科学学院 |
陈亚华 |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 |
2019年 |
| 87 |
生命科学学院 |
张阿英 |
ZmCCaMK与ZmBSK1 相互作用在BR诱导的抗氧化防护中的作用 |
2019年 |
| 88 |
生命科学学院 |
张阿英 |
玉米品种耐与抗氧化研究 |
2019年 |
| 89 |
生命科学学院 |
章文华 |
水稻耐盐性评价新及技术与耐盐资源筛选 |
2019年 |
| 90 |
生命科学学院 |
沈振国 |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豆) |
2019年 |
| 91 |
草业学院 |
郭振飞 |
草业生物技术与育种 |
2019年 |
| 92 |
草业学院 |
郭振飞 |
豆科牧草和绿肥作物育种 |
2019年 |
| 93 |
草业学院 |
覃凤飞 |
紫花苜蓿避荫反应生理基础及相关基因表达基础研究 |
2019年 |
| 94 |
草业学院 |
张英俊 |
人工草地微生物生态研究 |
2019年 |
| 95 |
科学研究院 |
李盛本 |
玉米重要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 |
2019年 |
| 96 |
科学研究院 |
熊国胜 |
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 |
2019年 |
| 97 |
农学院 |
王吴彬 |
营养功能型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
2019年 |
| 98 |
农学院 |
姜东 |
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蛋白品质空间分布的调控机制 |
2020年 |
| 99 |
农学院 |
李刚华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淮东部稻麦周年省工节本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 |
2020年 |
| 100 |
农学院 |
亓增军 |
荆州黑麦染色体2R精细物理作图及目标基因定位与效应分析 |
2020年 |
| 101 |
农学院 |
杨守萍 |
高产养分高效利用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
2020年 |
| 102 |
农学院 |
曹爱忠 |
一个全生育期广谱抗白粉病NLR1 |
2020年 |
| 103 |
农学院 |
张瑞奇 |
簇毛麦广谱抗白粉病分子通路关键基因发掘及育种利用 |
2020年 |
| 104 |
农学院 |
张瑞奇 |
簇毛麦5VS抗白粉病基因精细定位和聚合 |
2020年 |
| 105 |
农学院 |
华健 |
棉花枯黄萎病抗性 |
2020年 |
| 106 |
农学院 |
黄方 |
大豆磷硫养分高效利用候选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 |
2020年 |
| 107 |
农学院 |
赵团结 |
大豆种质对细菌性斑疹病不同菌株抗性的遗传解析 |
2020年 |
| 108 |
农学院 |
李艳 |
大豆重要性状的遗传解析与演化规律研究 |
2020年 |
| 109 |
农学院 |
邢光南 |
大豆资源抗病虫、耐涝的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 |
2020年 |
| 110 |
农学院 |
吴玉峰 |
玉米生物组数据库的建设 |
2020年 |
| 111 |
农学院 |
邢邯 |
南方大豆优质高产广适新品种培育 |
2020年 |
| 112 |
农学院 |
喻德跃 |
牧草和豆类作物育种以提高欧盟和中国蛋白质 |
2020年 |
| 113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宣伟 |
植物养分高效材料筛选 |
2020年 |
| 114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宣伟 |
植物根系养分高效材料筛选 |
2020年 |
| 115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韦中 |
根际微生态框载长期定位实验平台 |
2020年 |
| 116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卞荣军 |
富钙磷生物质炭对土壤重金属的固定和植物吸收影响 |
2020年 |
| 117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董彩霞 |
土壤地力培肥及化肥有机替代技术研究 |
2020年 |
| 118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徐国华 |
主要农作物养分高效利用性状形成的遗传与分子基础 |
2020年 |
| 119 |
草业学院 |
杨志民 |
优质高抗草坪草新品种选育 |
2020年 |
| 120 |
生命科学学院 |
强胜 |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机制 |
2020年 |
| 121 |
生命科学学院 |
张峥 |
水田生物除草剂新产品研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 |
2020年 |
| 122 |
生命科学学院 |
张峥 |
加拿大一枝黄花多倍化增强耐热性驱动生态位分化成功入侵的机制研究 |
2020年 |
| 123 |
生命科学学院 |
张阿英 |
ZmSK1在BR诱导的抗氧化防护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分析 |
2020年 |
| 124 |
生命科学学院 |
常明 |
植物免疫信号转导 |
2020年 |
| 125 |
生命科学学院 |
强胜 |
转基因水稻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评价技术 |
2020年 |
| 126 |
园艺学院 |
房经贵 |
葡萄产业体系良种繁育 |
2020年 |
| 127 |
园艺学院 |
徐迎春 |
新型肥料鸟粪石农艺性状评价 |
2020年 |
| 128 |
园艺学院 |
侯喜林 |
不结球白菜优质多抗适应性强新品种选育 |
2020年 |
| 129 |
园艺学院 |
侯喜林 |
不结球白菜性状分析 |
2020年 |
| 130 |
园艺学院 |
王广东 |
兰属花卉CYC-likeTCP基因克隆及其在花型调控中的功能研究 |
2020年 |
| 131 |
园艺学院 |
王广东 |
花烛包片颜色改良研究 |
2020年 |
| 132 |
园艺学院 |
吴震 |
基于GBS-GWAS策略的番茄耐盐关键基因挖掘及其机制解析 |
2020年 |
| 133 |
园艺学院 |
吴震 |
番茄资源保存与研究 |
2020年 |
| 134 |
园艺学院 |
乔玉山 |
草莓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 |
2020年 |
| 135 |
农学院 |
曹爱忠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
2020年 |
| 136 |
农学院 |
姜东 |
高通量田间自动测量系统 |
2020年 |
| 137 |
农学院 |
王秀娥 |
兼抗两种以上小麦真菌病害的抗性位点发掘、定位及种质创新 |
2020年 |
| 138 |
农学院 |
管荣展 |
一个甘蓝型油菜闭花授粉位点BnC03CL研究 |
2020年 |
| 139 |
农学院 |
管荣展 |
华东地区强优势油菜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 |
2020年 |
| 140 |
农学院 |
管荣展 |
油菜油分以及重要蔬菜营养功能品质形成与改良的分子基础 |
2020年 |
| 141 |
农学院 |
管荣展 |
油菜优异育种亲本创制研究 |
2020年 |
| 142 |
农学院 |
谭河林 |
调控油菜籽油脂合成的分子网络 |
2020年 |
| 143 |
农学院 |
谭河林 |
BnFUS3调控油菜籽油脂合成机理研究 |
2020年 |
| 144 |
农学院 |
杨东雷 |
一个新的RdRP基因调控水稻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机制研究 |
2020年 |
| 145 |
农学院 |
王春明 |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研究 |
2020年 |
| 146 |
农学院 |
刘玲珑 |
水稻氮高效优异等位基因发掘和育种利用 |
2020年 |
| 147 |
农学院 |
陈赛华 |
水稻分子设计育种 |
2020年 |
| 148 |
农学院 |
刘世家 |
水稻种质资源抗病虫性等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 |
2020年 |
| 149 |
农学院 |
洪德林 |
水稻大剑叶角度等位基因qFla8-2-L的功能解析及制种应用 |
2020年 |
| 150 |
农学院 |
江玲 |
水稻优异种质资源搜集鉴定和创新 |
2020年 |
| 151 |
农学院 |
江玲 |
优质高效抗稻瘟病抗穗发芽水稻新品种选育 |
2020年 |
| 152 |
农学院 |
万建民 |
基于分子标记的水稻育种技术创新及新材料创制 |
2020年 |
| 153 |
农学院 |
刘裕强 |
长江中下游优质高产高效粳稻新品种培育 |
2020年 |
| 154 |
农学院 |
刘喜 |
长江中下游优质高产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培育 |
2020年 |
| 155 |
农学院 |
陈亮明 |
育种新技术研发与重要材料创新 |
2020年 |
| 156 |
农学院 |
万建民 |
抗稻瘟病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创制 |
2020年 |
| 157 |
农学院 |
严远鑫 |
茉莉酸信号在玉米雄穗性别决定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2020年 |
| 158 |
农学院 |
高夕全 |
小麦等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子课题“玉米抗逆、高效性状的功能基因组与调控网络” |
2020年 |
| 159 |
农学院 |
张文利 |
水稻全基因组DNA G4位点鉴定及其调控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机理研究 |
2020年 |
| 160 |
农学院 |
蔡剑 |
不同滴灌模式下新疆优质中强筋小麦行间品质分布特征的生理生化机制 |
2020年 |
| 161 |
农学院 |
蔡剑 |
稻茬小麦精准播种施肥装置与配套关键栽培技术研发 |
2020年 |
| 162 |
农学院 |
朱协飞 |
棉花杂种优势类群创建及骨干亲本创制 |
2020年 |
| 163 |
农学院 |
王秀娥 |
中国-肯尼亚主要作物优异基因发掘、品种创新与现代生产技术示范 |
2020年 |
| 164 |
农学院 |
马正强 |
穗型相关基因HL1的克隆和遗传网络解析 |
2020年 |
| 165 |
农学院 |
马正强 |
望水白Fhb1抗小麦赤霉病及其育种应用的遗传和分子基础研究 |
2020年 |
| 166 |
园艺学院 |
陈劲枫 |
黄瓜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 |
2020年 |
| 167 |
园艺学院 |
柳李旺 |
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根茎蔬菜 |
2020年 |
| 168 |
园艺学院 |
柳李旺 |
萝卜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优异性状基因发掘 |
2020年 |
| 169 |
园艺学院 |
吴震 |
大蒜体细胞胚发生的分子调控网络构建和关键基因功能分析 |
2020年 |
| 170 |
园艺学院 |
朱再标 |
半夏等资源保存与研究 |
2020年 |
| 171 |
园艺学院 |
李英 |
特色功能性不结球白菜和甘蓝品种选育关键技术创新 |
2020年 |
| 172 |
园艺学院 |
陈劲枫 |
优质多抗黄瓜重大新品种创制与应用 |
2020年 |
| 173 |
园艺学院 |
侯喜林 |
江苏省蔬菜产业体系 |
2020年 |
| 174 |
园艺学院 |
黎星辉 |
有性系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国家茶叶产业体系 |
2020年 |
| 175 |
园艺学院 |
熊爱生 |
芹菜产品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胡萝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 |
2020年 |
| 176 |
园艺学院 |
渠慎春/王三红 |
果树高效栽培生理基础 |
2020年 |
| 177 |
园艺学院 |
渠慎春/王三红 |
苹果MdCPK1可变剪接调控抗斑点落叶病的分子机理 |
2020年 |
| 178 |
园艺学院 |
房经贵 |
果实糖积累的机理与调控 |
2020年 |
| 179 |
园艺学院 |
房经贵 |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调控葡萄果实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
2020年 |
| 180 |
园艺学院 |
张绍铃 |
2019年农业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梨项目 |
2020年 |
| 181 |
园艺学院 |
高志红 |
农业部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 |
2020年 |
| 182 |
园艺学院 |
高志红 |
科技部农作物种质库;国家自然基金 |
2020年 |
| 183 |
园艺学院 |
房伟民 |
花卉优质高效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 |
2020年 |
| 184 |
园艺学院 |
刘金义 |
玫瑰等资源保存与利用 |
2020年 |
| 185 |
园艺学院 |
王彦杰/徐迎春/金奇江 |
miR156 在弱光诱导荷花花芽败育中的调机理研究 |
2020年 |
| 186 |
园艺学院 |
王彦杰/徐迎春/金奇江 |
乙烯信号通路转录因子NnERF098调控荷花耐镉性的机制研究 |
2020年 |
| 187 |
园艺学院 |
王彦杰/徐迎春/金奇江 |
白激酶NnSnRK1在弱光诱导的荷花花芽败育中的功能解析 |
2020年 |
| 188 |
园艺学院 |
王彦杰/徐迎春/金奇江 |
蛋白激酶NcSnRK2调控新疆雪白睡莲低温适应的分子机理研究 |
2020年 |
| 189 |
园艺学院 |
王广东 |
红枫等园林植物繁殖与栽培技术研究 |
2020年 |
| 190 |
园艺学院 |
徐志胜 |
胡萝卜种质资源评价 |
2020年 |
| 191 |
植物保护学院 |
周明国 |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 |
2020年 |
| 192 |
植物保护学院 |
周明国 |
植物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
2020年 |
| 193 |
植物保护学院 |
高学文 |
生防微生物的稳定性与货架期的调控机制 |
2020年 |
| 194 |
植物保护学院 |
叶永浩 |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 |
2020年 |
| 195 |
植物保护学院 |
窦道龙 |
疫霉菌效应子 |
2020年 |
| 196 |
植物保护学院 |
董立尧 |
日本看麦娘对AOPP类除草剂的抗药性分子机制 |
2020年 |
| 197 |
植物保护学院 |
段亚冰 |
农药药效田间试验 |
2020年 |
| 198 |
植物保护学院 |
顾沁 |
江苏省自主创新粮食全产业链毒素监测 |
2020年 |
| 199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沈其荣 |
江苏省固体废弃物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2020年 |
| 200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郭世伟 |
畜禽有机肥替代化学养分的微生物转化机制 |
2020年 |
| 201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赵方杰 |
基于离子组学和基因组学技术揭示水稻重金属积累的分子机理 |
2020年 |
| 202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徐国华 |
氮素协同调控水稻生育期和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机制 |
2020年 |
| 203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曹卫东 |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 |
2020年 |
| 204 |
草业学院 |
郭振飞 |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豆科育种岗位 |
2020年 |
| 205 |
草业学院 |
杨志民 |
草坪草新品种示范 |
2020年 |
| 206 |
草业学院 |
肖燕 |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土壤改良岗位 |
2020年 |
| 207 |
草业学院 |
邵涛 |
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温高湿区牧草栽培加工和利用研究” |
2020年 |
| 208 |
草业学院 |
孙政国/刘信宝 |
基于水稻绿肥生产的绿肥作物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香根草精油高效生产及利用、植物源抗菌饲草研究 |
2020年 |
| 209 |
草业学院 |
杨志民 |
草坪科学试验站 |
2020年 |
| 210 |
生命科学学院 |
沈振国 |
旱旱轮作系统中超富集(富集)植物高效萃取关键术 |
2020年 |
| 211 |
生命科学学院 |
强胜 |
转基因水稻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评价技术 |
2020年 |
| 212 |
生命科学学院 |
腊红桂 |
利用旱稻抗旱增强和减弱型突变体解析稻类抗旱的分子机理 |
2020年 |
| 213 |
生命科学学院 |
李信 |
长荚、大粒高产绿豆品种分子育种技术研发 |
2020年 |
| 214 |
生命科学学院 |
章文华 |
磷脂酸:基于FRET的分析及其在植物响应逆境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
2020年 |
| 215 |
生命科学学院 |
沈文飚 |
富氢水灌溉提高农作物抗逆性及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分子机理研究 |
2020年 |
| 216 |
生命科学学院 |
杨清 |
转录因子BES1介导油菜素甾醇促进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分子机制 |
2020年 |
| 217 |
生命科学学院 |
盛下放 |
芽孢杆菌对蔬菜的促生作用和保水特性 |
2020年 |
| 218 |
生命科学学院 |
陈铭佳 |
拟南芥中RNA降解来源的5-甲基胞嘧啶核苷(5-mC)分解代谢机制及生物学意义初探 |
2020年 |
| 219 |
生命科学学院 |
鲍依群 |
水稻谷蛋白合成、运输途径关键基因的发掘和育种利用 |
2020年 |
| 220 |
生命科学学院 |
沈振国 |
重金属胁迫下植物类萌发素蛋白的生理作用 |
2020年 |
| 221 |
生命科学学院 |
常明 |
水稻抗逆基因功能研究 |
2020年 |
| 222 |
生命科学学院 |
蒋明义 |
水稻OsDMI3与OsMKK1/OsMKK6相互作用在ABA信号转导中的功能分析 |
2020年 |
| 223 |
生命科学学院 |
蒋明义 |
水稻中OsDMI3-OsRbohB/E途径在ABA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分析 |
2020年 |
| 224 |
生命科学学院 |
强胜 |
植物生长调节剂碧护对草坪杂草防治的影响及对草坪草抗寒性的影响 |
2020年 |